中國政府網 | 山西省政府網 | 三晉通 | 用戶登錄| 您好, [退出]| 簡體 | English| | |

好妈妈高清在线播放中文

大同市舉行“迎接二十大 大同這十年”民政工作專場發布會

發布時間: 2022-08-03 09:04
來源: 大同發布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220803090526275001

    8月2日,中共大同市委宣傳部舉行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這十年”民政工作專場發布會。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大同市政府新聞辦主任 殷雪年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中共大同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迎接二十大 大同這十年”民政工作專場發布會,很高興邀請到市民政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張文才,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四級調研員李和,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田振耘,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張利新,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范俊,他們將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在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天發布會議程有兩項,首先有請張文才同志介紹情況。

  大同市民政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 張文才: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民政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懷赤誠之心、盡守土之責、謀務實之舉、用執著之力,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創新爭優、提質增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一、基本民生保障精準高效

  一是困難群眾保障制度逐步健全。2012年以來,先后制定《關于優化審批流程進一步規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實施細則》《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審核確認實施辦法》《特困人員認定實施細則》《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等政策制度,不斷拓展保障范圍,進一步規范低保管理機制,確保黨的惠民政策有效落實。

  二是困難群眾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建立健全與人均消費支出掛鉤,城鄉聯動、區域統籌、制度協調的救助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到2022年,全市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達到月人均569元和年人均5362元,分別比2012年提高94.9%和233.7%。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實現城鄉統籌,集中和分散供養對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達到年人均9600元和8291元,分別比2012年提高了380%和437%。

  三是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效明顯。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保障范圍,所有縣(區)農村低保標準均動態達到或超過國家和省扶貧指導線,實現了吃穿“兩不愁”。到2020年底,9473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特困救助范圍,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30%。從2021年開始,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5年過渡期保持農村低保政策穩定。

  四是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歸集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等在內的24萬多條低收入人口信息,根據困難類型和致困原因分類給予針對性救助幫扶。推行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開通市縣兩級12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電話,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針對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災情多發不利影響,及時調整、密集出臺社會救助政策措施,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范圍。

  二、社會服務供給普惠多元

  一是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起,我市建立健全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為城鄉低保家庭中80歲至99歲高齡老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補貼,為60歲至99歲失能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補貼。截至當前,全市有26068人享受高齡補貼、1775人享受失能補貼。同時以分散供養與集中供養相結合的形式,為9803名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養老服務領域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2018年,我市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2019年,取消養老機構許可制度,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參與養老服務發展動力。2021年,印發《關于做好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養老機構主營項目類別,歸類、簡化登記程序、加強養老機構事中事后監管。

  三是深入推進殯葬綜合改革。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和執法力度,每年出動殯葬執法和宣傳車約300次,印發宣傳資料5萬余份,依法關閉、取締了全市醫院太平間、告別廳。投資1.3億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同市殯儀館,每年火化遺體約3200具。大力推進殯葬惠民政策落實,每年為困難群眾減免殯儀服務費用約100萬元。加快殯葬基礎設施建設,6個縣級殯儀館新建、改擴建項目全部開工,殯儀服務站、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項目正在抓緊推進。

  四是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建立大同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烏大張金三角合作區”民政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創愛心救助網、社區救助點、愛心志愿者、流動救助“四位一體”的救助方式,設置各類求助引導標識、救助服務點800多個。開展常態化街面巡查和主動救助工作,首創無人機巡查和街面巡查相結合的搜救模式,形成“地空立體式”街面巡查救助架構。全市每年出動巡查人員約15000人次,車輛約5000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約8000人。

  五是規范婚姻登記管理。嚴格登記程序,健全規章制度,多渠道解決婚姻登記工作機構、經費、場地、辦公設備等問題,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增強工作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每年“5·20”、七夕節等特殊節日,各登記機構全部安排加班登記,受到辦事群眾一致好評。2021年11月起全面啟用新版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實現了無紙化操作。我市每年辦理婚姻登記事宜約3.5萬件。

  六是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福利。十年來,殘疾人福利補貼保障制度從無到有、補貼標準逐年增高、辦理程序由繁變簡、覆蓋比例不斷提升。從2021年起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到2022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調整為71元/人/月,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調整為94元/人/月。2021年全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開通“跨省通辦”,2022年5月進一步升級為“全程網辦”。我市領取殘疾人“兩項補貼”的人次由2016年的5萬人次增加到現在的7.4萬人次。

  七是兒童福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構建起以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以及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困境兒童保障為福利主體的制度體系,市級和縣級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2022年社會散居孤兒和機構養育孤兒的月基本生活標準分別從“十二五”末的每人600元和1000元提高到1145元和1720元,從2020年1月起按照孤兒基本生活費保障標準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補貼。針對殘疾孤兒設立了“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資助項目。針對年滿18周歲后仍在全日制學校就讀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的孤兒設立了“福彩圓夢·孤兒助學”項目,資助標準為1萬元/人/年。

  三、社會治理格局和諧有序

  一是深化鄉村治理體制機制改革。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后,全市農村除下派干部外,“一肩挑”比例達到99.9%,社區“一肩挑”比例達到86.58%,農村基層組織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堅持完善“五民主”制度,持續推行“農事村辦”“村民代表提案制”等民主決策制度,全市所有縣(區)制定“四議兩公開”工作流程圖,重大決策內容全部公開。全市1426個行政村和395個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共1821條,完成率100%。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和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村務監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社區基礎條件大幅改善,全市社區配備工作人員3907人,每個社區每年工作經費達到17.5萬元。創新探索治理模式,選樹15個單位為省級鄉村治理服務示范社區,98個行政村為善治示范村,100個村(社區)為大同市第一批“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二是優化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我市從2009年開始謀劃行政區劃調整,2018年2月、4月,國務院和省政府先后批復同意部分區劃調整,我市由原7縣4區調整為6縣4區,減少一個縣級行政區劃,2019年5月新設區正式掛牌標志區劃調整工作圓滿完成。2021年,我市繼續優化調整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由原33個鎮、66個鄉、40個街道共139個鄉級政區調整為37個鎮、50個鄉、39個街道共126個鄉級政區,減少了13個鄉級行政區劃。持續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及成果轉化工作,十年來,市轄區安裝完成門牌5萬余塊,安裝地名標志牌3000余個,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為加強地名文化宣傳,2021年年底出版發行《大同市地名志》。2018年至2022年我市完成了省界晉蒙線、晉冀線大同段,市界大同朔州線、大同忻州線以及11條縣級界線聯檢工作,有力促進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對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強化社會組織監督管理。目前,全市共有社會組織4502個,其中社區社會組織2872個,每萬人社會組織達到13.3個。每年3月至5月在全市開展社會組織年報工作,同時按照不低于4%的比例對社會組織進行實地抽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三年來,累計為行業協會商會減免會費1000余萬元。加強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平城區等7個縣(區)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場所。動員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疫情防控等工作。2017年以來,600余家社會組織參與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共投入資金5400余萬元,捐贈1950余萬元物資,扶貧惠及5個縣、293個村、5.2萬人。134家社會組織黨支部助力疫情防控,為湖北武漢及我市疫情防控籌款510.6萬元,籌集350萬元各類物資。

  四是大力發展慈善和社會工作事業。十年來,市慈善總會積極開展慈善救助工作,共發放善款3582.49萬元和價值1165.06萬元的物資。全市現有社工站70個,持證社會工作者889人,其中社會工作師213人,社會工作者676人。積極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試點)建設,已掛牌成立76個,5個縣(區)的鄉鎮(街道)社工站完成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逐步在社會救助、兒童福利、社區治理、養老服務、社會事務等多個領域開展各項服務工作。

  十年來,大同民政工作始終以人民利益作為永遠的價值追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在新的趕考路上,大同民政人將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以民政部門的“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黨和政府的“民心指數”,在實現我市“奮斗兩個五年、跨入第一方陣”總目標進程中做出新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的發布完畢,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張文才同志。

  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提問前請各位記者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大同日報融媒記者:

  今年大學招生工作已經陸續開始,我市民政部門幫扶貧困大學生有哪些助學行動?

  大同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 田振耘: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是市委、市政府的時刻牽掛,也是民政部門應擔的責任。民政部門在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實施助學行動,緩解困難群眾家庭子女就學壓力。

  一是實施春霖助學行動。從2009年開始,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農村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工作,資助農村低保家庭中考取大學一本、二本B類及以上的國家統招生,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2000元,資助期4年。農村低保家庭新考取大學的子女,接到通知書后,由學生或監護人到戶籍所在地鄉(鎮)低保管理機構領取填寫申請表,并提供個人教育資助書面申請、錄取通知書、家庭戶主及學生戶口及身份證等證明材料。每年8月15日前完成審查、審批和備案工作,9月1日前資助資金全部打入本人銀行卡上?!按毫刂鷮W行動”實施以來,全市共有3436個農村低保家庭子女得到及時救助,切實緩解了農村低保家庭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二是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活動。聚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增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幸福感,今年民政部門將開展“情潤學子心助圓少年夢——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活動”,為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普通全日制??茖W校、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錄取為本科生、??粕氖聦崯o人撫養兒童發放一次性助學金。

  三是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按照民政部《“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實施暫行辦法》,將已被認定為孤兒身份、年滿18周歲后仍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普通全日制??茖W校、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中專、大專、本科學生和碩士研究生納入資助范圍,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學年1萬元。2021年全市共為70名符合條件的孤兒發放了福彩圓夢孤兒助學金。

  四是搭建慈善愛心平臺。引導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參與資助貧困學子活動,市慈善總會從2019年開始,聯合市工商聯對貧困縣(區)當年考取大學的困難學生進行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截至2021年,累計對新榮區等9個縣(區)1689名貧困家庭大學生進行資助,標準是每人1000元。

  新的學年即將到來,各項資助活動已陸續展開,各級民政部門將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及時安排部署,確?;顒映尚?,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請問增設冷靜期之后,離婚程序是如何調整的?

  大同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 張利新: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在協議離婚辦理過程中,設置一定期限的冷靜期,可以讓夫妻雙方在冷靜期內進行情緒調整、婚姻救治和理性選擇,從而有效避免沖動離婚情況的出現。新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包括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等。

  認定程序如下:

  1.申請。夫妻雙方自愿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共同到有管轄權的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證件和證明材料。

  2.受理?;橐龅怯泦T按照有關規定對當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初審,對當事人提交的證件和證明材料初審無誤后,發給《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不符合離婚登記申請條件的,不予受理。當事人要求出具《不予受理離婚登記申請告知書》的,應當出具。

  3.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并向當事人發放《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愿意離婚的,可以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向受理離婚登記申請的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并親自填寫《撤回離婚登記申請書》。經婚姻登記機關核實無誤后,發給《撤回離婚登記申請確認單》,并將《離婚登記申請書》、《撤回離婚登記申請書》與《撤回離婚登記申請確認單(存根聯)》一并存檔。

  自離婚冷靜期屆滿后三十日內,雙方未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4.審查。自離婚冷靜期屆滿后三十日內(期限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限屆滿的日期),雙方當事人應當持相關證件和材料,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

  5.登記(發證)?;橐龅怯洐C關按照《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規定,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謝謝大家。

  山西法制報記者:

  近幾年按照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大同市民政部門是如何補齊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短板的?

  大同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 范?。?/strong>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市農村養老服務發展較為滯后,主要是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原因,面臨著家庭結構小型化、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出、農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等現實困難,導致農村養老服務專業化、市場化進程難度比較大。

  2021年12月,市政府常務會和市委常委會分別審議《大同市農村“頤養工程”實施方案》,并以市委辦和政府辦名義下發。按照“示范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原則,明確云州區為市級試點、其他縣(區)確定3至5個村試點,圍繞分散供養的特困老年人、低保及低保邊緣老年人,60周歲以上因病因殘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子女無照料能力的老年人,70周歲以上失獨、空巢、獨居、留守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探索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切實解決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難的問題。目前,已經確定的51個示范村正在建設農村“頤養之家”。云州區率先實施農村頤養工程,在關愛農村老人方面為全市探索了經驗做法;天鎮縣趙家溝鄉窯溝村為村里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家里安裝愛心呼叫器,方便老人應急求助;廣靈縣宜興鄉月明畔村由社會公益組織創辦“愛心小食堂”正式運營,為16名特困孤寡老人免費提供午餐服務;云岡區、靈丘縣和陽高縣實施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公建民營工程,讓城市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參與農村養老取得實質性成效。

  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大同日報記者: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是兒童福利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請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定義是什么?在具體工作中如何認定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大同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四級調研員 李和: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被撤銷監護資格、被遣送(驅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兒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被撤銷監護資格、被遣送(驅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兒童。

  認定程序如下:

  1.申請。領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應由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人或受監護人委托的近親屬向兒童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情況特殊的,可由兒童所在村(居)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申請時,填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申請表》。

  2.查驗。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受理申請后,應當對照保障對象的條件,對申請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查驗。查驗應盡量采取部門信息比對的方式進行,因客觀條件限制不能通過部門信息比對查驗的,可以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本人或其監護人、親屬協助提供必要的驗證材料。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自收到申請人填寫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申請表》和相關驗證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查驗結論。對符合條件的,連同申報材料一并報縣(區)民政部門。對有異議的,應根據工作需要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群眾評議等方式再次進行核實。對不符合保障條件的,應當書面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3.確認??h(區)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材料及查驗結論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確認。符合條件的,將有關信息錄入“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統”,并從確認的次月起納入保障范圍。不符合保障條件的,應當書面向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說明理由。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李和同志。由于時間的關系,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五位嘉賓的發布與解答,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

  最后,請各位記者朋友發揮自身媒體優勢,做好民政工作專場新聞發布會以及“迎接二十大 大同這十年”系列發布會的報道。

  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尾部

網站地圖|免責聲明

主辦: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大同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中心

地址:大同市文瀛湖辦公樓主樓11層(大同市興云街2799號)  郵箱: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晉ICP備08000733號  晉公網安備14020002000138號 網站標識碼:14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