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 | 山西省政府網 | 三晉通 | 用戶登錄| 您好, [退出]| 簡體 | English| | |

好妈妈高清在线播放中文

2022年度大同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 2022-07-22 09:24
來源: 大同市氣象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大同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為做好2022年大同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全面提升業務能力、科技水平和服務效益,推進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2022年,按照省氣象局和市政府要求,牢牢把握需求引領、服務民生的發展方向,堅持以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和服務效益為目標,以推進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為抓手,構建智慧人工影響天氣體系,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和安全作業能力,服務保障大同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社會活動等重點領域,為大同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扎實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1.堅持人工影響天氣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切實發揮其服務防災減災的作用和效益。積極配合省增雨中心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加強地面火箭、焰爐增雨作業,形成空地協同、地域協同的作業格局。全年計劃儲備火箭彈300發、焰爐焰條500根,力爭年人工增雨(雪)能力達1億立方米以上。

2.根據我市長期預報、歷史天氣氣候概況及當地實際,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調整優化我市作業點布局,使作業點布局更加合理有效,盡力擴大我市地域的作業點選點范圍,持續增加作業站點。全年計劃建設人影標準化火箭作業點6個,與現有的6個移動火箭作業點、24個焰爐作業點相結合,逐步形成更大更高效全市聯動的人影天氣作業網。

(二)提升人影精準科學作業水平

3.提升監測能力。優化人工影響天氣重點作業區域探測裝備布局,推進桑干河流域雙偏振或相控陣天氣雷達項目落地,建設云州區天氣雷達,補齊雷達探測短板,布設恒山梯度氣象監測設備,升級改造相關區域自動氣象站監測設備,嚴密監視過境天氣形勢,為人工影響天氣云水資源監測預警、指揮作業和效果評估提供基礎支撐。

4.提升指揮能力。延伸現有氣象業務系統鏈條,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業務水平,建設大同市縣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分中心),構建指揮中心與作業站點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加強空中交通管制部門與氣象部門信息共享,提高精準調度、空地協同作業指揮能力,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提供氣象安全保障。

(三)高質量開展人工增雨(雪)防雹作業

5.按照“三全兩不放”的要求,開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業。圍繞涵養“華北水塔”,大同“生態長廊建設”,針對桑干河、御河、十里河、南洋河、壺流河和唐河等流域修復工程需求,在冊田水庫、孤峰山水庫、趙家窯水庫、恒山水庫、十里河水庫和文瀛河水庫等生態關鍵區位,因地制宜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讓水量豐起來,發揮其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庫增蓄水、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6.及時調整補充特殊領域作業站點。圍繞農業“特”“優”戰略,針對農牧交錯帶示范區、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建設,開展干旱、冰雹等災害評估和區劃工作,科學調整補充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點布局。重點推動黃花、畜牧、設施蔬菜、有機旱作(雜糧)、中藥材(黃芪)、杏果等特殊主導產業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降低氣象災害風險和損失,促進農民增收。

7.做好應急和重大活動保障。針對重特大干旱、森林火災和重大社會活動等氣象保障服務需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保障服務。完善部門合作機制,面對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服務需求,積極做好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

(四)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8.加大對人工影響天氣相關領域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發揮通航示范市建設優勢,發揮氣象及相關部門科技人才創新作用,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用新技術研究。開展人工增雨防雹的效果檢驗分析,加強大同冰雹發生發展機理和防雹關鍵技術研究,探索無人機等新型技術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的應用,推動市縣人工影響天氣科技進步。

9.大力培養和引進人工影響天氣專業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人才激勵制度。加強基層作業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考核。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聘請專業隊伍,健全聘用管理制度,提升專業化水平。

(五)健全安全監管體系

10.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是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底線要求的觀念,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加強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安全責任措施。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納入安全生產考核體系,制定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和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依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聯合檢查、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置工作,加強應急指揮調度和安全教育。

11.完善彈藥專業化、規范化存儲制度。市軍分區及氣象、公安等部門要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彈藥的存儲運輸、使用等進行安全管理,加強安全技術防范和信息化管理,推廣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實現人影彈藥生命周期的閉環跟蹤監測。嚴格落實空域申請、作業人員備案制度。

建立錄音數據存檔機制。

12.加強作業人員業務技能和安全培訓。按照“上崗必訓”的原則,對市縣級人影技術人員進行理論培訓、實際操作和安全管理等培訓,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升作業安全能力和水平。

13.開展市縣自查,做好省級檢查和國家級督查準備工作。按照《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單位安全檢查規范》(QX/T340-2016)組織市、縣做好安全檢查自查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管理

加強“政府主導、行業主管、綜合監管”的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工作機制,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工作,保障各級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順利開展。強化市、縣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構建設,健全基層作業站點的組織管理,建設和完善各級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做好作業的指揮、管理和監督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拓寬經費渠道

完善以各級政府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縣級及以上人工影響天氣建設、作業和維持等經費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形成穩定的地方財政投入機制,為實現全方位、全時段、全覆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提供財政支持保障。

(三)推進制度建設,完善安全管理

強化人工影響天氣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明確各級政府的安全職責,人工影響天氣安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和完善安全作業生產責任制,守住安全和發展兩條底線,強化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力度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加強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機制。

(四)加強人員保障,實現隊伍穩定

各單位按規定落實作業人員津補貼政策,保障合理待遇。健全作業人員技術等級評定、績效考核制度、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完善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利用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公益崗、民兵預備役、退役軍人或參照公安輔警標準等方式統籌解決作業人員工作、補貼、保障等相關待遇,確?;鶎幼鳂I隊伍穩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尾部

網站地圖|免責聲明

主辦: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大同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中心

地址:大同市文瀛湖辦公樓主樓11層(大同市興云街2799號)  郵箱: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晉ICP備08000733號  晉公網安備14020002000138號 網站標識碼:14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