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摘要)
——2020年4月22日在大同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大同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段運生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在市委和省檢察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協及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和上級檢察機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進、落實、提升總基調,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決議,凝心聚力、真抓實干、持續發力,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服務大局,維護大同安全和諧穩定
維護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是檢察機關的首要任務。我們始終保持高度政治警覺,突出打擊重點,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實現更深、更廣、更高水平的檢察辦案。
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重拳打擊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財產安全、社會穩定的各類犯罪,共批準逮捕1522人,提起公訴2394人。對故意殺人、搶劫、毒品犯罪等提起公訴233件299人,對王某某、鄭某某等5人販賣、運輸、制造約60公斤毒品案提起公訴,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共批捕黑惡案件70件207人,起訴88件454人,改變定性24件,不捕41人。強化“打傘破網”,排查出保護傘線索33條。實現了“積案”和線索“雙清零”目標。對徐某某等14人惡勢力犯罪集團冒充人民警察,多次實施敲詐勒索、搶劫案件依法提起公訴。對在全市有重大影響的段某某等42人,柴某等19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依法提起公訴,有力地震懾黑惡勢力犯罪。
積極參與促進社會治理創新。積極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促進社會和諧。2019年,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487件607人,適用率逐月提升,至年末達81.9%。簡化訴訟程序,適用簡易程序辦理166件,適用速裁程序辦理25件。促進刑事和解,全年不起訴64人。依法對社區矯正實行法律監督,與司法機關協調配合,重點監督社區矯正人員在交付執行、教育管理及脫管、漏管環節執法不當情形,連續7年在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社區矯正考評中評為一類。
二、圍繞中心,服務保障大同高質量發展
以法律監督的高質量保障經濟發展的高質量,確立“一個案件勝過一打文件”理念,努力通過個案提升服務保障一個領域、一個方面和解決一類問題的能力。
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依法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犯罪批準逮捕30人、提起公訴67人。對葉某某等13人涉嫌3300余萬元的電信網絡“套路貸”詐騙一案依法批準逮捕,并追捕5人。嚴厲懲治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對非法采礦、非法占用農用地、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提起公訴42人,對污染環境類刑事案件提起公訴4人。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辦理扶貧領域腐敗案件6件11人。按照“精準扶貧、定點幫扶”要求,市檢察院派出12名干警專職駐點,繼續鞏固幫扶村脫貧戰果。
聚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依法嚴懲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向企業收取“保護費”、強迫交易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批捕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11人,起訴172人。批捕欺行霸市、強攬工程、以非法手段插手民間糾紛等黑惡犯罪16人,起訴94人。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批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5人,起訴28人。服務保障非公經濟發展,對涉民營企業案件,審慎采取強制措施,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創新權益,用更大力度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法治環境。
著力做好公益訴訟。突出公共利益這一核心,寫好保護“兩益”大文章。以生態環境領域和食品安全領域為著力點,持續深化推進。積極拓展藥品安全領域、國土領域、國有資產領域、英烈名譽保護等領域監督履職。履職中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85件,立案225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12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1件。針對渾源礦山露天開采破壞生態環境案,著力破解損害結果鑒定瓶頸,積極展開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證據收集工作,加快推進訴訟進程。針對26家幼兒托管場所就餐安全隱患發出檢察建議,問題得到整改。成功協辦了冀晉蒙遼四省(區)檢察機關保護祖國北部綠水青山藍天護航聯合行動第二次聯席會議,跨省級區域移送案件線索2件,跨縣區域辦理案件16件,深化與河北、內蒙古等相鄰地區合作。公益訴訟工作得到相關職能部門大力支持、協作配合,雙贏、多贏、共贏效果逐步形成。
三、為民司法,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美好生活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期盼要求,進一步找準服務的結合點和切入點。
持續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加大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的打擊力度,提起公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2件34人。對成年人拉攏、唆使、迫使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組織的從嚴追訴,監督追訴9人涉嫌毒品犯罪案件。積極推進“一號檢察建議”落實,監督偵查機關對某學校員工猥褻學生案件立案偵查。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對7名涉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決定,附條件不起訴2件7人,幫助他們回歸社會。本著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這一工作目標,攜手融合司法和教育資源,開展法治進校園、進社區活動157次。檢察官走進特殊教育學校,幫助殘障孩子們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兩級院114名檢察官被聘任為法治副校長。去年以來,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呈下降趨勢,未成年檢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市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被全國婦聯表彰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求極致”體現為民高標準。以“案-件比”為指引,提升辦案質效。發揮檢察辦案的主觀能動性,在提前介入、審查批捕、審查起訴、退回補充偵查等各環節,窮盡辦法、窮盡證據,切實把每一個環節的工作做到極致,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目前全市檢察機關“案-件比”明顯下降,平均辦案周期由原來的52天縮短至39天,退查和延期案件大幅減少,辦案質效明顯提升。
“辦實事”回應為民新需求。認真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批準逮捕制售有毒有害和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假藥劣藥等犯罪6人;督促查處、收回銷售假冒偽劣食品66千克,督促處理違法提供網絡餐飲服務店鋪2家,約談3家。積極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活動,成功辦理李某不服行政裁決、行政判決申請監督一案,終使長達8年的爭議達成和解。像對待家書一樣對待群眾來信,把群眾來信來訪7日內程序回復、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工作做得更有效,共受理來信來訪577件,回復率達100%。開展“國家司法救助推進年專項活動”,擴大司法救助的受益面,為152名刑事被害人或其親屬發放救助金86.6萬元,讓法律更具溫度。
四、聚焦監督主責主業,彰顯司法公平正義
堅持“客觀公正”理念,提升工作標準,堅持監督中辦案,辦案中監督,以檢察“工匠”精神,重細節,講效果。
做優刑事檢察監督。去年以來,監督偵查機關立案43件,監督撤案25件。糾正漏捕48人,糾正漏訴94人,追訴漏罪113條、漏犯47人。積極推進派駐公安機關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檢察室建設,從源頭上統一證據標準,提高案件質量,凝聚更強合力。堅持起訴法定標準,堅持疑罪從無,完善各類不起訴適用標準,切實履行庭審指控證明犯罪的主導責任,提高出庭能力。提出刑事抗訴25件,對審判活動違法提出書面糾正意見52件。認真貫徹、落實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制度,全市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會議33次,與審判機關共守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防線。
做強民事行政檢察監督。辦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166件,提出和提請抗訴62件,提出再審建議4件,辦理虛假訴訟案件4件。對行政審判程序違法等情形提出監督意見13件,法院采納13件。改變“重抗訴輕息訴”傾向,對92件正確判決做好服判息訴工作。云岡區院在辦理馬某不服民事判決時,面對一方當事人贏了官司拿不到賠償款,另一方不服判決到處申訴的情況,承辦檢察官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積極協助解決農民工討薪難問題,辦理弱勢群體支持起訴案件71件,審判機關采納70件,幫助153名農民工追回工資183.1萬元,切實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做實執行監督。守好刑事訴訟“最后一公里”。依法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緊盯超期羈押、刑期計算錯誤等問題。加大對刑罰交付執行和變更執行的監督力度,糾正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呈報不當案件85件。依法審慎完成12名罪犯特赦案件的法律監督。緊盯民事執行難問題,辦理民事執行監督146件,提出檢察建議124件,法院采納122件。對省內兩地監獄進行交叉巡回檢察,發現涉及司法工作人員違法犯罪線索5件,均已依法處理。
做好職務犯罪檢察?!皡f作有序、配合有效”,監檢銜接機制進一步完善,不斷增強反腐合力。受理監察委員會移送的職務犯罪案件46件55人,提起公訴34件43人。認真履行刑訴法賦予檢察機關14種涉嫌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職能,共調查核實2件6人、立案1件4人。積極、穩妥查辦了魯某等4人虐待被監管人致人死亡的職務犯罪案件。
五、突出政治引領,以改革助推過硬隊伍建設
把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引向深入,把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建設和政治性極強的業務建設力推到位,強化內部監督,防止檢察權濫用和司法腐敗。
突出抓好政治建設,錘煉忠誠品格。抓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使干警全方位受到政治洗禮,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自覺維護黨對檢察工作的領導,向市委、省檢察院報告重要工作、重大案件等47次,市院召開33次黨組會議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機構改革、干部任免等多項重要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建立“同檢輿情監控群”,組建了兼職的輿情監測員隊伍;守好管好檢察機關主辦主管的各類輿論陣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積極發展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拍攝的《檢察藍救助情》《迷航》微電影被評為第四屆平安山西“三微”比賽優秀作品。
健全完善機制建設,推進檢務公開。完成了18個內設機構人員分類定崗,修訂完善員額檢察官管理制度,“員額檢察官辦案量動態考評系統”上線運行,提升了績效考評實效。依照檢察官入額遴選條件和程序,遴選22人為新入額員額檢察官。尊重和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對阻礙律師行使訴訟權利的控告申訴及時核查,推動構建新型法律職業共同體。全面推行電子卷宗,接待律師528人次,為律師辦案提供便利。邀請148名律師輪流駐點檢察機關,參與辦理涉訴信訪案件,共同維護好信訪群眾合法權益。堅持領導帶頭辦案,以上率下提升隊伍業務素養,員額院領導共辦理各類案件855件,其中檢察長辦案102件,出庭支持公訴87件。加大案件信息公開力度,發布程序性信息3744條,法律文書1488份,重要案件信息48條,進一步增強了檢察工作透明度。
持續加強紀律建設,優化政治生態。堅持“四個鐵一般”標準,把巡視整改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檢的重要契機和抓手,重點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先后對5個縣區院黨組進行政治巡察,推動基層院扎實整改。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嚴格執行司法責任追究制和落實檢察官懲戒工作。對147件案件進行評查,以問題倒逼責任落實。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中國之治”再創佳績之年。全市檢察機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五屆八次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忠實履行檢察職能,全力維護安全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大同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政治建設上求“強”。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把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作為重要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堅定不移把穩貫徹執行的“方向盤”,確保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
二是服務大局上求“準”。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檢察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強化檢察環節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各項措施。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打擊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主動作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積極開展源頭防控,全力守護大同藍天碧水凈土。
三是為民服務上求“實”。努力做人民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把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等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作為開展法律監督的工作重點,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讓司法辦案更加公開透明。
四是法律監督上求“精”。以新司法理念引領檢察監督創新發展。認真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堅持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全力做優刑事檢察,切實做強民事行政檢察,以案結事了政和為目標,促進依法行政,做社會公平正義的捍衛者。
五是正風肅紀上求“嚴”。把全面從嚴治檢主體責任落實落細,鍥而不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強化內部監督,完善錯案追究責任制,讓檢察干警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努力打造一支適應新時代檢察事業發展要求的過硬檢察隊伍,鍛造“四個鐵一般”的檢察鐵軍。